[2]王志兵. 公路电影的发展与深度解读[D].四川师范大学

admin 1个月前 (04-03) 医政解读 27 0
[2]王志兵. 公路电影的发展与深度解读[D].四川师范大学

  在没有滴滴的年代,顺风车曾串连起我们一家三口的团圆。

  母亲曾经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。20年前,年幼的我跟随母亲走村进乡。父亲在县城工作,三人小家也安在县城,每个周五下午,母亲都会带我回家。

  那时候,公路还没有“村村通”,城乡客车也少的可怜,有时工作耽搁了,母亲只能带着我在路边拦车,碰碰运气,母女二人常能遇上好心的司机。

  我们搭过轿车、面包车,甚至是座位高得出奇的大卡车。母亲只能先把我托起,让司机帮忙从半空中把我接到座位上,她再踩着脚蹬抓着扶手爬上座位。

  一路上,司机和母亲常用家乡话闲聊,终点到了,母亲会拿出钱包,感激司机,但司机们常是分文不取,护送我们平安下车。

  直至8年前,我从村里回家,错过了班车,村里的亲戚就交代了一下在路边歇息的卡车司机,请帮忙捎上我。仅仅是一句嘱托和“麻烦了”,我一路畅通无阻地到家。

  在那个质朴的年代,顺风车是乡里乡亲善意的集合体。而在美国,顺风车文化的发源地,“搭车去旅行”还一度蔚然成风。当时,顺风车不只是“穷游标配”,还象征着自由、反叛、浪漫主义。

  早在二战以前,美国就被称为“车轮上的国家”。二战诺曼底登陆时,为了解决兵员调动和油料短缺的问题,美国前总统、时任司令艾森豪威尔下令,如果条件允许,所有美军机动车驾驶人员都要多搭载顺路的士兵。战后,大量退伍老兵把“顺风车”的习惯带回国内,美式顺风车有了第一批实践者。

  顺风车真正成为一种文化标志,则离不开1957年杰克•凯鲁亚克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《在路上》。

  书名:在路上

  原作名: On the Road

  作者: [美] 杰克•凯鲁亚克

  译者: 王永年

  在这本小说里,几位年轻男女搭车、开车,横穿美国,从纽约一路晃荡到旧金山。狂饮、滥交、流连酒色,欣赏沿途的山川、峡谷、沙漠,这波虚无的青年用狂放不羁的生活来嘲讽戒备森严、钉满条框的社会与生活。

  这群“流浪者”被称为“垮掉的一代”,《在路上》也被“垮掉的一代”视若《圣经》。

  到了上世纪60年代,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利,国内反战情绪高涨,看着《在路上》长大的那批青年齐刷刷走上街头,反战、流浪、抽烟、喝酒、弹吉他、免费蹭车游美国。这波精神反叛者甚至一度改变美国年轻人口分布。小年轻没有在半路竖个大拇指,搭车去旅游,就不敢说自己追逐过自由。

  上世纪60年代风靡世界的嬉皮运动

  顺风车文化也成为公路电影的标配。在公路电影鼻祖《逍遥骑士》中,两个刚干完毒品交易的年轻人骑上哈雷摩托前往新奥尔良,一路风餐露宿,遇上光怪陆离的搭车客。

  被公路电影迷簇拥的《逍遥骑士》

  在具有女性主义象征的公路电影《末路狂花》中,布拉德•皮特饰演的搭车男青年与女主角展开了一段啼笑皆非的“孽缘”。

  当时还是小鲜肉的布拉德•皮特在《末路狂花》中饰演骗财骗色的搭车客

  顺风车文化在文艺界“吹皱一池春水”,还成为了一种 “政治正确”。

  上世纪70年代,新加坡限制空车上路,如果私家车少于4人乘坐,还需要办理特定的通行证,等于变相鼓励拼车。美国专门在高速公路单向左侧的快车道改成了拼车车道(Carpool Lane),违规占用会被罚款。英国一些地区也有类似的“多载人的车辆(HOV)”专用车道。在美国,拼车出行还能减免过路费。

  美国的拼车车道(Carpool Lane)

  对汽车保有量高的国家而言,作为共享经济的模范,顺风车省钱又低碳,何乐而不为?各种拼车俱乐部、网站、服务公司也井喷出现。

  进入21世纪,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高,顺风车文化也在中国兴起。2005年前后,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涌现出拼车论坛、拼车QQ群、拼车中介等各种平台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,北京开始实施单双号限行,拼车出行一度成为“奥运实践”。

  2009年夏天,美籍华裔小伙谷岳、纪录片导演刘畅二人历经3个月,从北京后海一路搭车到柏林的布兰登布格尔门,全程搭车88次,经过1万6千多公里、13个国家,穿越中国、中亚和欧洲,谷岳的女友伊卡则在终点等着他们。

  谷岳与刘畅

  2010年情人节,纪录二人搭车之旅的纪录片《搭车去柏林》开播,片中俩爷们儿搭车去柏林追姑娘,还频爆“有些事,你现在不做,永远也不会去做”之类的金句,举国“文青”彻底沦陷。至今,这部纪录片的豆瓣评分还高达9.3。

  此后,追寻“诗和远方”的中国文青们开始踏上“搭车之旅”,最爱的就是藏区。

  只是从诞生之日起,顺风车就浅斟低唱着“冰与火之歌”,一边是互助友爱的温情脉脉,另一边则是人性之恶的逼人寒意,顺风车文化相对成熟的美国都难以免俗。

  1977年,美国20岁女大学生科琳•斯坦搭顺风车后,被司机卡梅伦•霍克绑架,之后7年,她成为霍克的性奴,每天要被关在一个像棺材似的盒子里长达20多个小时,剩下的一个小时则是暗无天日的性虐与奴役。

  绑架者霍克及囚禁科林•斯坦的“棺材盒”

  2010年,Uber在美国上线,2012年12月到2015年8月,Uber称其共收到5起强奸和低于170起性侵案件。尽管强奸案件发生率为900万分之一,性侵案件发生率为330万分之一,但当顺风车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,负面事件的“蝴蝶效应”加剧了用户的恐惧。

  2017年11月,Uber遭到一起集体诉讼,2名起诉人称,自己曾到Uber司机的攻击,要求Uber加强司机的背景审查,并举例道,马萨诸塞州审查Uber或Lyft汽车的70789名司机后,有8206名司机被取消资格,其有51名司机曾是性犯罪者,有352名司机曾因为“性、暴力和虐待”等事件遭到指控。

  2015年6月,滴滴顺风车上线,曾经以共享、互助为名的顺风车开始变了,黑车、抽佣、变态司机群……直至今年两个花季少女殒命,顺风车早已褪去浪漫主义的光华,留下一地唾弃。

  顺风车被彻底污名化,而那些与顺风车有关的日子,也随着冰冷的现实远去,正如作家老猫所说:“这个时候,我们真的无福消受那种特别放心的、毫无顾虑的陌生人际关系。美好与有趣,都是偶然,戒备才该是常态。”

  参考文献:

  [1]王茂福.拼车的发展及其效应[J].中国软科学,2010(11):54-61.

  [2]王志兵. 公路电影的发展与深度解读[D].四川师范大学,2008.

  [3]王昱.美国顺风车文化,正在衰落. 齐鲁晚报.2018-09-02.

相关推荐

网友评论

  • (*)

最新评论